行唐县人民政府
 
《行唐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解读
发布时间:2023-06-19    来源:
【字体: 】    打印

《行唐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解读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促进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6月19日,县政府印发了《行唐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行政字[2023]24号)。

一、出台背景

根据石家庄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石家庄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区县编制本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行唐分局高度重视,立即成立编制小组,编制了《行唐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经县政府审定同意,以县政府名义印发实施。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14个章节:

第一章,“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我县“十三五”规划指标均达到2020年目标值,地表水环境质量、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率、城市重污染天数等多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值,规划总体完成了“十三五”终期目标。

第二章,目标指标。提出规划指标包括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四类共17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2项。

第三至十二章,重点任务。针对任务目标,制定了十项重点任务。

统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分区管控,推进区域绿色发展;着力优化功能布局,加快产业绿色升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打造低碳能源体系;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交通。

积极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推进碳达峰布局,多措并举减污降碳;调整优化用地结构,持续提高碳汇储量。

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加强污染协同治理,推进区域联防联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全面推动减污降碳。强化货车污染监管,推动非道路移动源减排。结合科学化管控手段,有效减少PM10面源污染。

强化“三水”统筹保护。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以污染减排与生态扩容为主线,坚持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系统思维,切实加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持续推进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

全面防控土壤污染风险。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巩固提升耕地分类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有序推进污染风险管控修复。

提高固废利用效率。强化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处置,建立健全主体多元协同共治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体系。提高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提升工业固废处置能力,稳固危废无害化处置率。

不断提升农村生态环境。实施农村污水差异化管控,建立城乡一体化、智能化污水处理体系,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全面消除水体黑臭现象,全面建立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运维管理机制。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村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提升生态环境支撑水平。建立健全“两区四廊多核心”的生态安全格局。强化责任主体灭失矿山迹地修复治理。推进太行山绿化工程,完善城镇园林体系。持续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郜河人工湿地工程建设,通过湿地作用提升行唐县玉城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改善受纳水体郜河的水生态环境,促进郜河生态系统平衡,保障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环境安全。

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从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风险防控、加强辐射安全监管四方面进行规划,力求达到全过程的风险防控。

加快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根据我县现状出发,对监管能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落实措施。

第十三章,为十四五末期我县能够顺利达到规划预期目标,《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县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5项,预计总投资约1.08亿元。

第十四章,保障措施。《规划》从组织领导、落实任务、制度建设、资金保障、科技支撑、考核评估等方面,明确了保障措施

三、出台意义

(一)提出新发展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思路。本规划响应 “十四五”时期国家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碳减排、碳达峰等政策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力求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在认真分析新时期环境保护趋势和我县战略定位的基础上,提出石家庄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指标和具体任务。

(二)积极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方向。《规划》提出了在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同时,强调氮氧化物、颗粒物防治的工作重点和任务措施,以达到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和臭氧的协同治理,逐步提升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行唐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行唐县生态环境保护 “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政府办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