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人民政府
 
对政协行唐县十届委员会第三次
会议第5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2-20    来源:行唐信息公开
【字体: 】    打印

 

办理结果:(A

行唐县农业农村局)提案字(2023)第10

对政协行唐县届委员会第三次

会议第55号提案的答复

 

张立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于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升级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县委第十三届六次全会及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做优做强我县红薯、产业,打造精品产业,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行唐县特色产业基地实施意见》,打造万亩中药材、万亩红薯基地。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太行山区产业带布局为抓手,按照“建园区、育精品、创品牌、增效益”总体思路,以扩面积、延伸产业链为重点,坚持产业优先,促进强农富民,把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作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主线来抓,重点解决种植地块散、种植品种杂、后期加工短缺、销售短板等问题,发展万亩中药材、万亩红薯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其它乡镇,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产业优势区,培育壮大一批高附加值的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特色产业发展目标

特色产业基地由县政府副县长徐中玲牵头,工作专班设在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建强担任。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整合有关力量,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督导调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广泛参与三基地产业发展,建立高位推动、上下联合、多方共建的推动机制。

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种植。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协会引领,政策支持,以翟营乡、口头镇为中心打造万亩红薯基地。以上闫庄乡、九口子乡为中心,辐射北河乡、口头镇、独羊岗乡、安香乡、南桥镇、只里乡种植防风、丹参、酸枣、黄芩、白茅根、连翘等道地药材,打造万亩中药材基地。

二、打造标准化示范片,实施规模化种植

今年,上闫庄乡发展防风、丹参、酸枣、黄芩等道地药材6000亩以上;九口子乡、口头镇以枣树林下种植中药材为主,种植耐旱品种3000亩以上;北河乡发展连翘等道地药材1000亩以上,利用荒坡、旱地种植中药材,增加农民收入;独羊岗乡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白茅根2000亩以上,带动河岸经济。翟营乡发展红薯5600亩以上;口头镇发展红薯4400亩以上;南桥镇发展红薯1000亩以上。按照有机标准规范种植,重点发展规模化种植,优化种植品种质量,实现标准化生产

三、加大政策支持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出台《行唐县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规范种植、标准化管理的集中连片特色产业种植基地,进行一次性补贴,大大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二是争取市级资金20万元,在翟营乡掌头村打造两个红薯千亩示范片,由翟营乡掌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实施,主要是补贴红薯肥料。示范片内统一整地、统一供秧、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培训、统一机械收获,实现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

四、大力发展畜牧业

行唐是畜牧养殖大县、乳业强县、河北省乳业产业集群示范县,近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工业强县、农业富民、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思路,凝心聚力打造“2+2”产业集群,特别是坚持把乳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由县委主要领导亲自包联,为乳业发展保驾护航。先后实施了奶业产业集群、奶业生产力提升、家庭牧场升级改造、绿色循环种养能化牧场、粮改饲等多个建设项目,奶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止到目前,全县规模化奶牛养殖场73奶牛存栏7.1万头,其中未产奶养殖场5家,产奶养殖场68家,日产鲜奶920吨,乳品质量逐年稳步提升,为乳业集群发展壮大夯实了根基

 

 

                                   行唐县农业农村局

2023 6  1 

领导签发:

联系人及电话:王芳  

抄报:县政协提案委员会

县委办督查科/政府办督办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