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适老模式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行唐  > 人文行唐  > 文物古迹

千年名刹 封崇寺

稿件来源:政府办 日期:2024-08-06
360截图20170726103027061.jpg
封崇寺大殿
360截图20170726103147231.jpg
原封崇寺山门
封崇寺位于县城龙泉中学院内,是我国古建筑专家称誉的珍贵古代建筑之一。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行唐县新志》载,该寺建于北齐天宝七年(556年),隋开皇年间有住持该寺的高僧崇辨大师得道受封。清嘉庆十九年重修封崇寺碑记载,封崇寺旧名道济院,宋雍熙时因崇辨颇著灵绩,宋主封之,始更今名。该寺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均曾重修。大殿高约9米,面积169.5平方米,面宽3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琉璃瓦顶,有侧角升起。檐下有斗拱,明间3朵,次间2朵,为五踩双下昂。攒拱为抹角式,明间一朵,大而出如意,拱中间蚂蚱头出龙头,为砖木结构,系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1936年10月,我国建筑教育和建筑历史研究的开拓者、一代宗师刘敦桢先生曾来行唐进行古建筑调查,对封崇寺进行了详细测绘,据刘敦桢文集记载:“封崇寺从南向北顺次排列山门、次山门、天王殿、前殿、大殿、八角残幢碑刻数通,还有石塔、钟鼓楼左右各一,次山门有汉白玉经幢、佛像数尊。”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白日新教授仰慕封崇寺在古建筑史上的高知名度,专程从北京赶到行唐,进行考察研究,并对古寺的保护、修缮提出了宝贵的建议;2008年夏天,韩国文物界专业人士来到行唐,探访了封崇寺。诸多古建专家的考察和外国友人的探访,足以说明封崇寺殿宇的结构在古代寺庙建筑中的典型性是不可替代的,更说明它有不可估量的文物价值。
在封崇寺大殿南面,与封崇寺大殿同时建造、重修的天王殿坐北朝南,单檐歇山布瓦顶,高约8米,面积130平方米,面阔3间,进深3间,梁架结构为五椽栿对乳栿用四柱,无斗拱,每个柱头上出一个如意头,为砖木结构。天王殿正脊上装饰吻兽,在垂脊上装饰“仙人”和“走兽”,走兽自上而下的顺序是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斗牛、行什。现存结构为明代修缮后的遗物,但仍保留着早期建筑手法,后檐明间两根金柱下的汉白玉柱础,形似梯形,设计精巧,造型奇特,与大殿同系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0截图20170726103051638.jpg
封崇寺碑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