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多举措深入推进法律援助扩面提质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行唐县把法律援助扩面提质工程列为年度实施的民生实事,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服务理念,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中都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通过加大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力度、夯实法律援助组织基础、强化队伍监督管理等举措,全面促进法律援助惠民工程提质增效,切实维护和保障贫弱群体合法权益,为推进法治行唐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加大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力度,推动服务保障民生提质增效。持续关注贫困群众、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降低法律援助门槛,畅通服务绿色通道,建立案件评查制度。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事项535人次,其中已完成通知类案件180件、申请类案件68件、认罪认罚案件287件,代书各类文书10余份,接待群众来访来电咨询1700余人次,办理农民工欠薪案件24件,为弱势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河北法治报对该县保障农民工工资等4起法律援助典型案例进行了宣传报道。
建立覆盖全县的实体、网络平台,夯实法律援助组织基础。建立全县实体服务平台。建立了16个乡级法律援助工作站、336个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构建了覆盖县、乡、村实体服务平台。建立全县网络服务平台。每个村建立1个法律援助服务群,为群众提供便捷法律咨询、指引服务。建立重点人群服务平台。在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法院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针对重点人群开展法律服务。开展律师顾问、公证顾问签约活动。对群众开展一对一法律服务,签约人数达3894人,提供法律服务4966次。
协调公检法及律师多元力量,实现法律援助便捷高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县公、检、法、司刑事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规范案件指派、转接等环节,刑事案件通知辩护率达到100%;构建了“现场+异地+互联网”律师阅卷模式,协调办案机关为律师会见当事人、打印庭审笔录等提供便利。精简工作流程。实行经济困难诚信承诺制,让当事人少跑腿;案件指派期限由5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材料齐全的当日受理、当日指派;遇有紧急事项,采取“容缺受理方式”,先办理后补材料;畅通“绿色通道”,对行动不便的受援人提供预约上门服务。
强化队伍监督管理,推动法律援助工作提质增效。强化办案过程监督。完善律师办案旁听、回访等制度,建立准入、退出机制,加强日常监督考核,凡出现问题的律师两年内不得承办法援案件。严格案卷评估。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对全县办结案件实行“一案一卷一评”,评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严把案件审批关,符合规定的,即时办理,不符合规定的,做好解释;对当事人有关收取费用的投诉举报均及时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