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南桥镇:提升农村环境质 乡村振兴正当时
南桥镇辖17个行政村,是省级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历史底蕴深厚、红色基因浓重、文化资源丰富。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县委第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的“讲团结、强规矩、谋发展、创业绩”要求,坚持环境整治与社会治理齐头并进、坚持发展产业与弘扬文化协同发力,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南桥镇共计创建人居环境示范村13个,其中南桥镇被评为省级平安建设先进集体,南龙岗村被评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村和市级平安建设先进村,东安太庄村、南件村、东市庄村、故郡村、西杨庄村被评为省级和美乡村。

拆建同步发力,扩展公共空间
南桥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致力于挖掘与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功能和水平。首先,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赴先进乡村学习成功经验,召开镇村两级干部大会,明确提升标准,细化提升任务,压实各村责任。其次,党员干部带头,镇村干部带头干,深入了解群众所盼所需所想,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引导群众主动腾退土地。南桥镇共计拆除残垣断壁19处7900余平方米,建设主题文化园5处、体育公园(各类球场)4处、儿童游乐场3处、停车场10处、广场舞等各类平台10处,栽植金叶榆、冬青万余株,铺设便道砖万余米,改造提升卫生厕所千余座,硬化入户道路20余万平方米,极大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赓续红色血脉,厚植文化底蕴
南桥镇始终坚持打造亮点、突出特点,深挖文化特色,着力讲好村里的故事。东安太庄村发挥示范区核心引领作用,实现产业、环境融合发展,打造安太苹果地域名片;故郡村挖掘东周历史文化,建设文化遗址公园,为千年古县增色添彩;东市庄村依托文化名人建设村史馆和周喜俊文学馆,弘扬榜样的力量,为村内年轻人提供奋斗的动力与努力的方向;西市庄村得到群众大力支持,出地出物建设陶艺展览馆,留住了古老工艺,积聚了浓浓乡愁;东杨庄村作为革命老区村,深挖红色文化,创建行唐县党团发展一条街;突出纪念南龙岗反袭击战,建设应龙公园;北桥村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以全国战斗英雄康福山为主要人物,打造双拥文化园,便于群众闲暇时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更让年轻人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以红色基因塑形铸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共建共享
南桥镇借鉴“千万工程”先进经验,结合各村实际情况,逐步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多样化路径,始终把增进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根本标准,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群众需要什么我就建设什么”,把钱花在刀刃上;“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引导群众从“要我建设和美乡村”到“我要建设和美乡村”的转变,争当和美乡村建设者和参与者。例如,行唐县第三中学和南桥初中坐落于南桥村东,导致每每学生放假车辆拥堵,难以通行,群众呼声强烈。南桥镇党委、政府及南桥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充分研究后,决定将村东侧闲置地收回,建设为停车场,方便家长接送学生,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多谋产业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需要强大的后劲支撑。南桥镇积极推进产业项目落地,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产业基础,科学谋划南桥镇产业发展新布局。其中北部以安太片区为核心,建设智能阳光大棚和红薯育苗暖棚、冷棚,配合企业做好红薯苗研发培育中心建设,探索产学研有机融合,接续打造优质苹果基地和优质蜜薯基地;中部以故郡为中心,以点带面,通过产业奖补的方式,逐步扩大防风、黄芩等中药材种植,优化农业结构,形成规模种植效益;南部以南件、西市庄为中心,探索辣椒、高粱等特色种植与烘干、分拣等初加工工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富民增收。2023年底,辖区17个行政村集体经济10万元以上100%,20万元以上村过半,100万元以上村3个。

下一步,南桥镇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擂台赛为指引,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坚定信心、奋勇前行,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坚决打赢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