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唐县人民政府
 
对政协行唐县十届委员会第三次
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2-19    来源:行唐信息公开
【字体: 】    打印

 

办理结果:(A

行唐县农业农村局)提案字(2023)第1

对政协行唐县届委员会第三次

会议第7号提案的答复

 

农业农村工委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振兴我县红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贯彻落实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县委第十三届六次全会及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做优做强我县红薯、产业,打造精品产业,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行唐县特色产业基地实施意见》,打造万亩红薯基地。以翟营乡、口头镇、南桥镇为中心发展特色红薯产业带,建立一万亩以上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红薯产业优势区,培育壮大一批高附加值的红薯产业加工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红薯产业发展目标

万亩红薯基地由县政府副县长徐中玲牵头,工作专班设在县农业农村局,主任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建强担任。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整合有关力量,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督导调度,及时掌握工作动态,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广泛参与三基地产业发展,建立高位推动、上下联合、多方共建的推动机制。

实现红薯规模化种植。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协会引领,政策支持,以翟营乡、口头镇为中心打造万亩红薯基地。其中翟营乡发展红薯5600亩以上;口头镇发展红薯4400亩以上;南桥镇发展红薯1000亩以上。

二、打造标准化示范片,实施良种繁育工程

立足本地优势产区,选择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当地农民积极性高的区域,分别打造以翟营乡掌头村为中心和以南桥镇东安太庄、西安太庄为中心的红薯标准化育苗基地各100亩,按照有机标准规范种植,重点发展规模化种植,优化种植品种质量,实现标准化生产。以翟营乡任家庄村为中心,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建设红薯良种示范片,推进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集中繁育优良品种。

三、加大政策支持

一是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出台《行唐县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对规范种植、标准化管理的集中连片红薯种植基地,进行一次性补贴,种植规模在100-200的(包括200亩,每亩补贴100元;种植规模200--500亩的(包括500亩),每亩补贴200元;种植规模500亩以上,每亩补贴300元。大大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二是争取市级资金20万元,在翟营乡掌头村打造两个红薯千亩示范片,由翟营乡掌头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实施,主要是补贴红薯肥料。示范片内统一整地、统一供秧、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培训、统一机械收获,实现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

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培育一批红薯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在红薯原产品储藏升值、红薯蔓加工饲料、红薯叶制茶、红薯脯加工上搞突破,在多产业链、深加工方面搞创新,进一步提高红薯产业附加值,全面带动农民增收。

目前我县红薯加工制品主要红薯脯、红薯面粉、粉条、红薯叶茶。我县红薯脯加工主要以口头镇牛下口村为主,倒蒸红薯干选用优质蜜薯、烟薯,经过原材料筛选—冲洗—蒸煮—去皮---切割—烘干—再烘干等复杂手工工序精心制作而成。该村红薯脯加工企业有16家,年加工红薯脯500余吨,年产值达250余万元。主要销往石家庄、北京、天津等地。“御叶坊”红薯叶茶茶厂位于行唐县上方乡西城仔村,将红薯叶变废为宝,制作为生态有机保健茶,具有抗癌、排毒、提高免疫力等功效。

五、招商引资,提升与市场供求相适应的加工转化能力

2023年,由河北广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产业项目《北河乡西科头村优质红薯种植及现代化深加工项目》,总投资1310万元,财政资金650万元,经营主体自筹66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红薯深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施。福塘家庭农场利用村内闲置土地进行升级改造和创新,建成后可增加红薯产业附加值,提高产品效益。

 

 

                                   行唐县农业农村局

2023 6  1 

领导签发:

联系人及电话:王芳 

抄报:县政协提案委员会

县委办督查科/政府办督办承办